“罗某宇坠楼事件情况通报”舆情分析报告-微信公众号北研阁
题的“冰山一 角”。有评论称,“若揪住科室违规转账问题不放,那么官方转移矛盾的策略就成功了。” 此外,舆论还对事件中家属方态度前后矛盾充满质疑,对官方“自己调查自己”充满不 信任。刘某宇父亲的微博账号在通报发布的第二天,发出长篇博文,逐条“驳斥”通报内 容,将舆情推向二次高潮。 我们先试着分析下网民不信任的原因: 第一,联合调查组包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上级单位),被质疑存在“既当运动员又 文对照;通过3D建模、现场勘查视频等方式,直观展示高坠轨迹等。 长期,健全医院“防腐”机制。建立医院绩效分配公示平台,禁止通过个人账户周转资 金;对违规科室实行“黑名单”制度,将责任人纳入医疗行业征信体系;设立独立于医院的 医疗腐败举报专线,确保举报人身份绝对保密。 当然,事件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官方通报,并针对官方的“疏漏”多提出 一些补充性建议,以增强说服力,减少网民中“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比例。(完) “罗某宇坠楼事件情况通报”舆情分析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dNaxyCo5VFMMgxCjm-MGrw?poc_tok... 第2页 共8页 2025/6/16 17:26附录一:部分微博热搜话题截图 “罗某宇坠楼事件情况通报”舆情分析报告 https://mp.weixin.qq.com/s/dNaxyCo5VFMMgxCjm-MGrw?poc_tok... 第3页 共8页 2025/6/160 魔豆 | 7 页 | 1.04 MB | 4 月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原始微博法则
100 条定律|网络舆情的原始微博法则 原始微博法则(Original microblog Rule),是指人们倾 向于转发包含错误信息的原始微博,选择忽视随后发出的更 正信息,由美国新闻学者克雷格·西尔弗曼提出。由于原始 微博包含更多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元素,而更正的事情真相信 息则索然无味。这些错误信息在微博上更多表现为传言谣言。 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格提出,比起纠正性、解释 万次分享。尽管媒体随后澄清是假新闻,但辟 谣消息获得的分享数不足谣言的 1/3。再如,武汉大学互联 网科学研究中心对马航失联传言进行统计,梳理了 6 条较重 要的更正、澄清微博,其中转发量和评论量最高分别只有 3 569 次和 1885 条。但这些传言却有 696 万条微博,其中,中 国军舰全速驶向事发海域总曝光量超过 4079 万次。这印证 了中国一句俗语,“传言动动嘴”,转发千万条;“更正跑断 腿”,只有几千条。 万,而《纽约时报》《华 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 20 大选举新闻,转 发率却只有 740 万。 社交媒体一次又一次的爆料、辟谣、再爆料、再辟谣的 循环模式,使受众厌烦媒体对所谓事实的郑重报道,看到信 息第一时间不是思考信息是否是事实,而是怀疑整个事实的 真实性。人们对假新闻假消息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即使出现大量未经证实的假新闻、假消息,很少有人会持续 关注后期对假新闻的纠错报道。真相在社交媒体时代被严重0 魔豆 | 9 页 | 474.62 KB | 3 月前3网信办调查瑞士卷事件
网信办调查瑞士卷事件,对立情绪不应当继续激化 近期,抖音一博主@孙菲菲(粉丝:5.8 万)发布一则视 频,视频中,一盒瑞士卷 8 个,女儿吃了 2 个,儿子吃了 2 个,丈夫吃了 2 个,博主认为剩下 2 个该自己吃,没想到蛋 糕还没进嘴里,遭到丈夫的一顿教训。该视频迅速引发舆论 广泛关注。 11 月 4 日至 11 月 6 日,各大平台均出现大量相关话题 讨论。如在微博平台上,#律师谈宝妈吃瑞士卷被疑剧本## 讨论。如在微博平台上,#律师谈宝妈吃瑞士卷被疑剧本## 给你吃瑞士卷不能代表婚姻的胜利##瑞士卷风波当事人否 认摆拍#等十余个话题先后登上微博热搜榜。抖音平台上,# 全网老公都在回答吃几个瑞士卷##所以我还能吃瑞士卷吗# 等登上抖音热榜。今日头条平台上,#媒体:别掉进瑞士卷 怎么分话题陷阱##宝妈想吃 2 个瑞士卷被老公批评#等也登 上热搜榜单。大量网民跟风拍摄“询问丈夫能不能吃瑞士卷”“八个 瑞士卷怎么分”等视频。此外,也有大量网民就家庭主妇劳 动价值、女性权益等话题展开讨论,还有网民质疑该视频系 博主摆拍。对此,博主在 11 月 3 日发文称,视频是真实的, 但因为“负能量太多”,目前已经把视频删除。据红星新闻 11 月 5 日报道,浙江金华市委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对博主所述瑞士卷事件进行 核实调查。 舆论观点: 媒体&律师观点: 红星新闻:无论事件性质如何,旁人都不妨把它当成一 段网络“花絮”看待就好。正应了这句话,一旦把“花絮”0 魔豆 | 6 页 | 236.05 KB | 11 月前3舆情微讲:舆情智库建设应注意“四结合”
0 魔豆 | 4 页 | 160.87 KB | 1 年前3中国科学报:考生究竟在信张雪峰什么
中国科学报:考生究竟在信张雪峰什么 (文稿转自中国科学报) 6 月 2 日,考研培训教师张雪峰在直播结束时发表“告 别宣言”,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也可能是长期停播。他直 言“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并含泪向考生、家长鞠躬。随即, 有不少支持者表达了不舍之情。 2016 年 6 月,张雪峰凭借《七分钟解读 34 所“985”高 校》走红网络。之后他从北京转战苏州,被考生、家长奉为 圭臬。 峰”?不,其实有一个关键路径被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即对一个人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的预期与规划。 信以张雪峰为代表的志愿填报机构,还是以学校为代表 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背后是两套逻辑。 信志愿填报机构,是一个短平快的操作。“12 年学习,2 天高考,2 小时定志愿”是中国考生的常态,信志愿填报机 构的好处在于快速决策,坏处在于弱化考生的兴趣、个性, 看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本质上是分分必较的博弈。 看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本质上是分分必较的博弈。 又有多少迷茫的考生、家长走进志愿填报机构时,撂下一句话“不挑学校、专业,只要就业好,去这个分数够得着的最 好的大学”。 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长大后, 你想做什么”是每个孩子接受过的最朴素的职业生涯规划教 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劣势 在于过程繁杂,但其本质上是明心见性、去功利化地作选择。 当一个人明确了职业目标、人生奋斗的方向,他的自驱力将0 魔豆 | 3 页 | 114.64 KB | 4 月前3关于微博平台解散运动员相关超话的舆情分析
关于微博平台解散运动员相关超话的舆情分析 2025 年 2 月 27 日,微博官方发布公告,宣布解散孙颖 莎、樊振东、王楚钦、张雨霏、王昶等多位知名运动员的个 人超话,旨在避免体育极端饭圈行为干扰运动员训练与比赛。 此举是继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 2 月 26 日公开谴责亚洲杯 赛场“粉丝辱骂运动员”事件后,针对体育饭圈乱象的又一 重磅举措。此前,国乒、国羽等多支国家队已解散官方粉丝 乒乓球亚洲杯赛场出现的“饭圈”乱象,并称将会同相关部 门严厉打击对运动员、教练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辱骂、诋毁、 诽谤等恶意行为。事实上,中国官方多次打击“饭圈”乱象, 表明竞技体育不容“饭圈”控场的鲜明态度。微博官方发布公告后,在社交平台引发了广泛讨论,主 流媒体(如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普遍支持平台举措,认 为此举是“体育回归本质的关键一步”。 公众反应分化明显 大部分网民对这一决定表示支持,认为运动员的“超话” 丝的极端行为,如过度渲染运动员的私生活、恶意攻击对手等, 已经给体育文化和运动员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及 时关闭个人超话可以有效降低这种不良氛围,回归到体育本 身的纯粹性。 图源:新浪微博 也有部分网民认为饭圈乱象是体育产业商业化带来的 后果,需要体育总局和各体育协会共同治理,而不应该把责 任归咎到运动员身上。 图源:今日头条 也有部分网民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0 魔豆 | 5 页 | 316.95 KB | 7 月前3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引导的启示
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 引导的启示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全媒体探索” 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达 11.08 亿人,占全球网 民规模的比例超过 20%。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之一,中 国社交媒介用户已超 10 亿,超过 95%以上的移动用户通过移 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介。 在国内,既有以熟人关系为主的强连接社交媒介,如微 信、QQ 等;也有以陌生人社交为主的弱关系社交媒介,如微 等;也有以陌生人社交为主的弱关系社交媒介,如微 博、小红书、抖音等。在这些社交媒介中,用户生产、全民 参与保证了数字内容的源源不断,也共同构建了新时代的文 化生态、传播景观。 对比分析:社交媒介内容生态特点 (一)传播模式:全民参与,建构交互关系 传统媒介传播通常采用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信息由传 播者传递给接收者,再通过特定渠道进行反馈,但反馈的即 时性较弱,机会也较少。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从上到下、从 舆论生成和引导带来了深刻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内容生态特 质,本文将进行量化分析。(一)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24 年 10 月 1 日到 10 月 7 日,即国 庆期间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微信、QQ 私域属性更强,因而排除),每天下午两点、晚上十点截取 各平台热搜前 20 条,共计 840 条。 选热搜作为样本,是因为其有代表性。热搜、热榜等社 交媒介推出的内容产品,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对受众一段0 魔豆 | 14 页 | 412.70 KB | 3 月前3释永信与游本昌:宗教再塑造的意识形态分析
释永信与游本昌:宗教再塑造的意识形态分析 一、事件背景及思想领域影响概述 近年来,宗教领域管理持续强化,社会舆论也对宗教组织及 其代表人物的公信力提出更多拷问。以释永信事件为代表的典型 人物“人设崩塌”,使原本神秘、道德化的宗教形象大幅受损, 激发了民众对宗教体系的批判性思维。同时,近期著名表演艺术 家游本昌 90 岁高龄申请入党的事件,引发广泛讨论,成为反向 引导信仰方向转型的重要舆情节点。 佐证。 二、宗教神话破裂:释永信事件的意识形态价值 1. 打破宗教“神职道德化”迷思 释永信作为佛教界标志性人物,长年塑造出“文化大和尚” “少林 CEO”等形象,但其被举报涉及权钱交易、私生活混乱等 问题,在媒体曝光后广泛传播。这一事件对信仰群众心理造成巨 大冲击,使公众开始怀疑宗教体系“德行高地”的正当性基础。 舆情反馈显示,“和尚都如此,宗教何以立信”成为广泛共 识,打破了宗教形象神圣化的心理壳层。2 性系统。 这一认知瓦解,有助于推动群众对党政组织体系的功能性信 任替代宗教性幻想依附。 三、榜样引导:游本昌入党的舆论积极效应 1. 从信佛到信党:信仰重建的正面典型 游本昌因在影视中饰演“济公”而广受欢迎,其本人亦在公 开场合表达过佛教情结。然而,2025 年 7 月,他正式加入中国 共产党,公开表态“过去信佛,如今信党”。此举引发媒体和社 交网络广泛关注与赞誉,被广大网民解读为“一位艺术家精神皈0 魔豆 | 4 页 | 157.56 KB | 2 月前3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4万工作引舆论热议
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 4 万工作引舆论热议 近日,此前备受关注的“学信网显示结业女子错失高薪 工作案”迎来最新进展。据此前报道,卢女士称自己在 2002 年本科毕业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学信网 却显示为结业。这一信息差异导致她错失了月薪 4 万多的工 作机会。卢女士将母校诉至法庭,法院一审判决校方需在 60 日内重新处理其修改学信网信息的申请并予以书面答复,二 审维持原判。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 审维持原判。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 60 日内,校方仍以未 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等理由拒绝将学信网的结业状态改为毕 业。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0 月 24 日 11 时至 10 月 23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 2 千余条。据 监测数据,微博#学信网结业错失工作高校拒改学历#和#学 信网显示结业错失工作案迎新进展#两个话题登上热搜榜第 一位和第六位,从而带动该事件在今日 一位和第六位,从而带动该事件在今日 15 时达到讨论峰值 点,舆情还在持续发酵中。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81.36%,其次是微信和 APP 信息。 情感倾向占比图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谴责学校拒改学历的负面信息为主, 占比 68.27%;其次中性信息,占比 31.21%;正面信息较少, 占比 0.52%。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拒改学历”“错失工作”“结 业0 魔豆 | 5 页 | 251.69 KB | 11 月前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舆情分析报 告 1 舆情起源与传播特征 2025年7月26日,多家自媒体爆料称少林寺方丈 “ ” 释永信 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该消息迅速在全 网发酵。据多个交叉信源显示,释永信自7月24 日清晨6点58分更新最后一条微博后,其日均发 文1.5条、拥有87万粉丝的社交账号陷入异常停 更状态。这一突发消息在24小时内冲上多个主流 平台热搜榜单,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旧闻新炒 特征。网 民在讨论中大量关联释永信既往争议事件,主要 包括:2015 “ ” 年 释正义 实名举报的双重户籍、 私生女传闻;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以4.52亿元 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的商业扩张争议;以及 “身披16 ” “ 万元金丝袈裟 、 少林寺名下15辆豪 ” 车 等象征性事件。这些历史争议点在新舆情事 件中形成叠加效应,强化了公众对释永信商业行 为的负面认知。 2 网民核心观点分析(负面立场) 网民核心观点分析(负面立场) 2.1 对宗教商业化的批判 “佛门CEO”的商业转型争议成为网民抨击焦点。 大量批评指向释永信执掌少林寺26年期间的商业 化运作:从门票收入(年入约4000万元)、香火 与文创产品(年入超亿元),到海外文化中心 (覆盖50余国)、商标注册(超700个)以及 2022年引争议的4.52亿元郑州购地事件。网民直“ 指 当门票明码标价、地产取代禅房、方丈变身 CEO,袈裟包裹的究竟是修行者的虔诚,还是资110 魔豆 | 10 页 | 16.13 KB | 2 月前3
共 28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