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全球视角下的外交与历史纪念
九三阅兵:全球视角下的外交与历史纪念 尽管九三阅兵已圆满落幕,但围绕中国的讨论依旧持续。 这场阅兵不仅是对二战历史的纪念,更成为全球聚焦中国现 代化进程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一、积极参与的国家 2025 年 9 月 3 日,北京举行盛大阅兵,纪念二战结束 80 周年,吸引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次阅兵不仅展示了中 国在历史纪念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多国对中方合作意愿 的认可。 东南亚国家以高规格阵容集体出席,彰显了它们对历史 事件的重视及与中国深化合作的愿望。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 国内示威压力下,仍坚持赴京,展现了印尼对双边关系的关 注与战略自主性。这一“压哨外交”表明,在复杂的国际环 境中,某些国家仍优先考虑历史纪念与务实合作。中亚五国元首的集体亮相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 务实合作与区域互联互通。此次阅兵不仅加深了中国与这些 国家在经济、发展及安全领域的互动,也表明它们在历史纪 念活动中寻求加强多边合作的普遍倾向。 俄罗斯总统和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出席,展示了两国对二 战历史事件的重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作为唯一欧盟及北约 成员国政府首脑的出席,进一步彰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坚 持独立外交和历史真相的态度。二、持保留态度或未参与的国家 部分国家未派遣最高领导人出席阅兵,反映了各国在外 交安排、历史认知和国内政治因素上的多重考量,体现国际 秩序转型期的复杂性。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领0 魔豆 | 8 页 | 368.15 KB | 1 月前3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
⻢尔代夫位于连接中东和亚洲的重要印度洋航道的交汇处,已成为印太战略竞争中⼀个看似意想不到却 ⽇益重要的⽴⾜点。尽管⼈⼝不⾜60万,海军⼒量有限,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勃勃的经济战略和 灵活的外交策略使其成为⼤国的宝贵合作伙伴。⻢累正试图通过争取投资、建⽴多元化伙伴关系和提升 其区域影响⼒来积极塑造其战略环境。对于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进⼊⻢尔代夫领⼟或与其领 导⼈建⽴联系,可以增强它们在这⼀战略⾛廊的⾏动能⼒。 备受争议的安全协议后,⾯临着强烈的反对和国内抗议,批评⼈⼠认为,该协议可能使中国军队能够进 ⼊这些岛屿。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以及与澳⼤利亚和美国关系的恶化,表明了与单⼀⼤国结盟的⻛险。 相⽐之下,⻢尔代夫成功地通过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地定位⾃⼰,选择性地与竞争对⼿结盟以追 求某些战略利益。这与冷战时期寻求等距离或中⽴的不结盟截然不同。它也与对冲策略有⼀些微妙的区 别,对冲策略通常试图推迟承诺或掩盖意图,以保持⻓期灵活性。 ,中国仍持有⻢尔代夫约40%的 外债,约13.7亿美元,凸显了其经济战略的⾼⻛险性。 印度的平衡:⽂化深度、政治摩擦 印度是⻢尔代夫的传统区域伙伴,针对中国⽇益增⻓的存在感,印度也加⼤了投资和外交⼒度。该项⽬ 的核⼼是⻢累⼤互联互通项⽬,这是⼀项耗资 5 亿美元的计划,包括连接⻢累和三个邻近岛屿的桥梁、 堤道和道路。该互联互通项⽬由 1 亿美元的赠款和 4 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资助,是印度有史以来对⻢尔代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3 月前3数字技术时代国家政权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the crisis of the state in the digital age)一书,立即引起全球关注和研究。该书从理论上 分析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能够带来权力的根本原因;介绍了 在经济、金融、外交、政党制度、社会运动和战争等方面, 掌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新势力挑战国家权力、扩大自身影 响力的路径和过程;分析评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面对危机 和挑战时所采取的部分措施;提出了为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 1648 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 则,标志着当代国家体系的诞生。二战后,全球化进程改变 了国家治理、人口管理和领土主权的形式。 斯特劳认为,“战争、外交、商业、媒体和社会关系等当 今社会的所有主要元素都已经被网络化。网络正在挑战现有 体系结构存在的必要性和生存能力,并从根本上挑战了《威 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对‘国家主权’的定义,各国政府在政治 这样的数字地图和类似的创新平台是一个“破坏性 创新者”,它推动了政府和国际组织手中权力的转移。(六)超越传统外交界线的数字公众外交并没有取得预 期效果 各国政府外交部门普遍重视数字公众外交并使用数字 技术改变自己内部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各国政府开发了 一系列更为广泛的数字公众外交程序。以美国为例,在外交 政策框架——“21 世纪治国之道”之下,美国国务院开发了一 系列激进的数字工具,设立了技术训练营,创建了开发者社200 魔豆 | 10 页 | 278.64 KB | 1 月前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机巡航,在委内瑞拉海域击毁疑似走私船只,引发地区外交 抗议。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讨论削减驻欧兵力、将资源回调 至本土与西半球任务,以减轻海外承诺负担。 国防战略既是意志的显现,也是资源的分配标准。美国 的国防战略历来是全球安全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方向 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布局,不仅关 乎美国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领导中的角色,同样决定着其在 未来十年内的军事、外交及经济优先事项。因此,这一草案 现象,同样存在 一定的历史惯性。 美国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多次出现对外介入减少的内向 化周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十年,美国公众与政治 精英倾向于回避海外承诺,强调国内正常化与复苏,在外交 上采取更为审慎乃至回避的姿态。这一时期的经验显示,内 向化多在财政社会压力与对外战争创伤并存时出现,但通常 不意味着全面退出全球责任,而更多表现为选择性回缩与制 度延续并存的混合形态。 大掉头”的则是国际力量对比的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西 方力量集体上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实力相对下降。其中最 典型、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的全面崛起而无法遏制,迫使美国 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并调整其军事和外交重点。 无法遏制中国,首先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科技压 制收效不大。自 2018 年以来,华盛顿在关税政策、额外关 税威胁以及对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方面持续加码,特别是通 过实体清单与许可限制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关键设备进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天前3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
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本文以美委冲突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这一战略转向的内 在动因、战术表现及其对全球稳定构成的深远影响。分析表 明,世界正进入一个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时代,传统的安全 威慑与外交规则正在接受更具进攻性、更不可预测的强权政 治的冲击。 一、“战争部”回归,蓄意降低军事干预的门槛 理解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必须从一个看似微小却 意义深远的符号性事件入手。2025 年 9 它暗示着军事力量不再仅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而 且还可以是实现国家利益、推行外交政策的常规工具。这种 理念上的微妙转变会导致动武门槛的显著降低。在二战后的 外交决策框架中,军事行动通常需要经过审慎的成本效益分 析并接受国际法理的约束。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新国防政 策图景中,军事部署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外交语言,是极限施 压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次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集结,正是这一新国防理念的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关系的“游戏规则”,想用单边的军事优势取代复杂的多边 外交谈判,这无疑为全球秩序注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二、对外动武频繁,试图将国内矛盾向外部转移 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的强硬姿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 源于华盛顿自身的国内政治焦虑。这套策略的核心,是将复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24 天前3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战略新动向 特朗普和普京都不是普通的政治家。一个以痴迷“交易艺 术”闻名,另一个在大国博弈中经验丰富。他们代表了强人政 治家的典型,把外交当作戏剧、个人谈判和战略计算的结合。 对特朗普来说,长期的外交纠葛代价高昂,消耗巨大。 如果能在国际上取得外交成果,不仅能提升国内声望,还能 巩固他“破解僵局”的谈判高手形象。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 已进入消耗阶段——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制裁持续升级,军 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世界格局。阿拉斯加会谈给华盛顿敲 响警钟:必须同时应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挑战,而这往往意 味着要在两难之间做出痛苦抉择。二、乌克兰困局:大国竞争时代的战略夹缝 对乌克兰来说,这次会晤造成了一个外交困境。基辅方 面始终寄希望于美国提供的长期安全保障,但阿拉斯加会晤 表明,即便是最坚定的美国支持,也始终基于战略利益而非 道义承诺。 现实迫使乌克兰将目光转向欧洲,加紧与波兰、法国、 德国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 如口号。未来五到十年,欧洲在结构上仍将依赖美国和北约 的指挥结构和监视网络。武器供应链以美国为中心。 尽管布鲁塞尔可以在外交场合努力展现其独立姿态,但 一旦涉及硬实力的较量,欧洲仍不得不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 阿拉斯加会谈将这种失衡暴露无遗:当美俄两大国直接对话 时,欧洲却沦为局外人。这场峰会非但没有减轻欧洲对美依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1 月前320250813-全球热点报告2025 年 8 月 1 日星期五的报告 – The Cipher Brief
具挑衅性”,并警告称,这可能引发报复性政策。渥太华强调,外交政策应与贸易决策 分开,并表⽰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交专家警告称,此举开创了⼀个可能破坏⻓期 联盟的先例。路透社美联社 特朗普给予墨西哥90天关税豁免期。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给予墨西哥90天的关税 豁免期,使其免受拟议的关税上调,从⽽推迟了因担⼼墨西哥继续进⼝俄罗斯⽯油和武 器⽽计划实施的关税上调。此前,美墨官员曾进⾏过外交接触,包括近期与墨西哥总统 克劳 ⾯的拨款。⽬前,预计援助将绕过 五角⼤楼的采购,并根据USAI计划直接资助与国防公司的合同。该法案在众议院仍然 ⾯临障碍,其中不包含乌克兰援助或与移⺠改⾰挂钩的版本仍然存在争议,凸显了华盛 顿内部在外交政策优先事项上的分歧。《华盛顿邮报》路透社 美国和俄罗斯太空主管会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代理局⻓肖恩·达菲在佛罗⾥达州会 见了俄罗斯航天局局⻓德⽶特⾥·巴卡诺夫 ,讨论延⻓宇航员座位交换计划以及2030年 期限,警告称,除⾮俄罗斯同意在10⾄12天内(⽽⾮之前的50天期限)达成停⽕协议, 否则购买俄罗斯⽯油的第三⽅国家可能⾯临⼆级制裁或100%的关税。分析⼈⼠认为 , 特朗普在制裁⽅⾯的表态前后⽭盾 ,其威胁可能更多地是作为贸易筹码⽽⾮外交压⼒, 这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并促使油价上涨。《华尔街⽇报》 EXPERT 停⽌对俄罗斯⽯油的⼆级采购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压⼒。⽬前俄罗斯经济 的回旋余地⽐普京承认的要⼩得多,但众多经济预测表明,俄罗斯未来将⾯临0 魔豆 | 18 页 | 827.83 KB | 1 月前3全球地缘政治热点每周预测监测2025年8月22日
分钟 本周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尔·泽连斯基及欧洲主要领导⼈ 举⾏会晤,以推进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袭击仍在乌克兰境内 持续。在印太地区,随着双边关系解冻,中国外交部⻓王毅前往印度进⾏贸易谈 判,⽽特朗普威胁将在未来⼀周内对半导体进⼝征收关税。在中东,以⾊列军队占 领了加沙城郊区,全⾯占领该城的⾏动已开始;伊朗则举⾏了⾃六⽉与以⾊列开战 以来的⾸次海军演习。 3美国/中国/印度-太平洋地区 4其他热点1.乌克兰冲突 2.中东 3美国/中国/印度-太平洋地区 4其他热概括 8 ⽉ 18 ⽇ ,特朗普在⽩宫接待了泽连斯基和七位欧洲领导⼈ ,俄乌战争呈 现外交降级趋势。会晤结束后,特朗普表⽰ ,美国将协调欧洲主导的对乌克 兰的安全保障,并排除了美军参与潜在多国地⾯维和部队的可能性。不过, 他表⽰ ,在冲突后,美国可能会提供空中⽀援能⼒。美国和欧洲防务官员已 地区分割,从⽽消除巴勒斯坦建国的可能性。伊朗进⾏了⾃最近与以⾊列开 Forecast - Beginning of 2025战以来的⾸次军事演习,海军部队对阿曼湾和印度洋的⽬标进⾏了实弹演 习。与此同时 ,叙利亚外交部⻓阿萨德·沙伊巴尼于 8 ⽉ 21 ⽇在巴黎会 见了 以⾊列战略事务部⻓罗恩·德默 ,讨论缓和以⾊列在叙利亚境内的军 事⼲预。 Diplomatic De-escalation Status Quo0 魔豆 | 4 页 | 289.75 KB | 1 月前3九三阅兵的 “朋友秀” 和 “武器秀”
三阅兵中 的 “朋友秀” 和 “武器秀”,一起来探讨其背后所折射出 的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阅兵不仅展示了先进的武器装备, 体现了国家在智能战争(无人装备和深空深海)领域的发展, 还反映了我国外交大局的变化,盟友数量的增加以及在国际 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同时,我在文章中也分析了阅兵在台 海两岸关系等方面所传递的信号,以及国际社会对阅兵的关 注和反应。 引言 9 月 3 日,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 势以及我国的强军建设、武器研发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 此次阅兵则成为了观察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朋友秀”:盟友变多反映国家影响力提升 (一)26 个国家的国家领导人参阅彰显关系加朋友圈之 大 外交部公布有 26 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纪 念活动。包括俄罗斯、朝鲜、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度尼 西亚、马来西亚、蒙古、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 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 兵式。过去十年,中美贸易战对东南亚外贸体系造成冲击, 而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则进一步加深了与东南亚国家 的贸易和地缘联系,使得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二)西方阵营态度变化与我国外交空间拓展 十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客服困难参与北京阅兵引起了 极大关注,当时西方阵营仅有捷克总统泽曼来华参加阅兵。 而如今,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冲击现行国际秩序下,我国获 得了新的空间,成功将自身塑造成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100 魔豆 | 4 页 | 150.75 KB | 1 月前3“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
近日,关于西方主要国家缺席九三阅兵的话题,持续占据各 大平台热榜。截至目前,42 个国家确认参加,而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九国领导 人确认不会出席。 对此,8 月 28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回应, 80 多年前,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 出重大历史贡献。当年许多欧洲国家和友人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宝 规模的升级”,将美日关系从“美主日从”的防御性同盟升级为“攻 守兼备”的军事同盟。 日本政府还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外交渠道,游说欧亚各国不要出席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这种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愈发明显。 四、中国自信面对现实 西方主要国家缺席,中国表现出相当的从容和淡定。外交部 发言人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这种不 急不躁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1 月前3
共 6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