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37人被扣购物店舆情分析
245.85 KB
5 页
0 下载
10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云南 37 人被扣购物店舆情分析
一、舆情概述
据西部决策 3 月 27 日报道,3 月 26 日,云南西双版纳
有游客发视频称,37 人的跟团旅游,逛到购物店时不买东西
不让离店。视频显示多名游客聚集在一家卖乳胶床垫的店里,
有人站着或躺着。27 日,景洪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刚刚
接到反馈,领导也知道此事,已经派人去调查处理了。
二、传播分析
截至 3 月 27 日 12 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 1000 余条,
其中微博和视频为主要的传播渠道,其次微信、APP 等渠道
信息相对较多,具体占比情况见下图:
系统监测显示,在本次事件中,舆论情绪呈现出明显的
负面倾向,大量网民对云南 37 人被扣购物店一事表示愤怒。三、舆情反响
总体来看,由于云南旅游乱象并非首次爆出,本次舆情
总体热度处于可控状态,网民观点主要集中于呼吁对地方旅
游乱象进行治理、反映自身也曾遭遇类似事件等。但值得注
意的是,本次事件一方面涉及人数较多,另一方面也并非简
单的强制购物,而是涉及对游客人身自由的限制,存在违法
嫌疑,因此部分网民进一步质疑地方或存在黑恶势力等,具
体情况如下:
一是认为云南旅游市场强制购物等乱象存在已久,质疑
地方监管部门对相关现象监管不足,呼吁文旅局等相关部门
对旅游市场乱象加以打击,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二是认为旅游市场是展示地方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有
关部门对此类乱象的处理方式将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
选择。
三是认为低价旅游团乱象并非只在云南出现,而是全国
普遍存在的旅游行业乱象,建议游客不要选择低价旅游团,
从源头避免“被宰”。
四是有网民认为本次事件并非局限于“强买强卖”,商
家对消费者进行人身自由的限制,已经涉嫌触犯法律,并质
疑地方存在“黑恶势力”。四、研判分析
自去年以来,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多地“文旅出圈”,
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各地在游客服务、旅游乱象整顿等工作
上“内卷”,赢得民众广泛好评,也为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注
入强劲动力。在此情况下,云南作为传统旅游大省,被曝“强
行购物”,更容易引发网民的负面评价。且云南旅游市场乱
象并非一时之乱,而是早已饱受诟病,网民更容易对地方有
关部门工作提出质疑。对此,建议:
一是就本次三十余人被扣购物店一事及时进行调查通
报和处理,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彰显地方治理旅游乱象决心。
二是呼吁业内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公平交易,强化服
务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并通过诚信评价办法和信用发布机
制,来实现行业自我管理。
三是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
法权益。此外,加强投诉机制建设,畅通网络举报渠道,提高投诉处理效率,便于民众依法维权。
四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对网民发布的各类投诉信息及
时关注,对影响力大的负面信息及时介入处置,避免在事件
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缺位引发网民质疑,导致舆论进一步扩
大。
五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引导旅游行业经营者
从旅游市场整体考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游客提供人性
化服务,推动本地旅游市场进入良性发展。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3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