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河南石佛寺和田玉造假:行业信誉与监管信任双重崩塌引发公众焦虑
央视曝光河南石佛寺和田玉造假:行业信誉 与监管信任双重崩塌引发公众焦虑 2025 年 8 月 17 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河南省南阳市 石佛寺镇玉石市场存在“籽料造假”“直播剧本恶意引导消费 者”等非法牟利手段,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镇平县联合调查组 8 月 18 日发布情况通报:涉事主播 及假证制作人员被控制,相关直播间关闭,将开展玉器市场 整治行动。 事件经央视财经首发后,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迅 一、事件概况 2025 年 8 月 17 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河南省南阳 市石佛寺镇和田玉市场存在系统性造假,乱象丛生。该市场 是国内最大的和田玉加工与交易集散地之一,但部分商家利 用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知不足,欺骗消费者,以此谋取暴利。 记者暗访发现,市场内籽料造假手段多样。商家用青海 料、韩料、阿富汗玉等低价原料,经滚筒修型、化学染色、 漂白“拔猴毛”等工序冒充高端和田玉籽料;假证书:虚构“国 (一)消费者举证维权:痛斥商家 “利欲熏心”,集中 曝光交易凭证 多数网民对造假链条的完整性感到震惊,认为商家毫无 底线。从原料处理到虚假鉴定、直播演戏,全链条造假让消 费者感到“防不胜防”,而“投诉无门”的经历进一步加剧对市 场环境的焦虑。该事件的曝光不仅令“和田玉=假货”标签迅速 固化,而且引发“消费者集体拒购”、“诚信商户连坐”等现象, 更因造假窝点长期未被查处,公众对监管“失察”升级为“失 守”,30 魔豆 | 4 页 | 194.01 KB | 1 月前3马上评|清理“滥竽充数者”,为医者正名
予五年以上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处罚。 而另一当事人董某莹,调查结果也证实其一路造假,窃 取了中国顶尖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 ——她在入学资格上造假,在申请协和医学院“4+4” 项目时,伪造了大学物理 AI、大学物理 AⅡ、有机化学 B、 无机化学 B 等 4 门课程,共计 16 学分系伪造,不符合当年报考资格。 ——她在博士论文上造假。之前网友质疑其学术论文只 有三四十页,并且指导老师是骨科专家,论文方向却是妇科 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 ——她在科研论文上造假。之前网友质疑,学医短短几 年的她却跨多个医学学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 文,堪称医学界的“六边形战士”。国家卫健委的调查证明, 董某莹的学术论文有 3 篇属于不当署名、1 篇属于重复发表, 存在科研诚信问题。 主管部门的权威调查剥下了董某莹身上的“学霸”“学 医天才”的光环,让其一路造假、一路剽窃、一路学术不端 的事实大白于天下。这份调查结果是权威与严肃的,体现了0 魔豆 | 3 页 | 106.70 KB | 4 月前3斩断非法“流量变现”的黑手
安摆摊被欺负”事件中,涉案传媒公司分工明确,通过多机位拍 摄、路人视角营造等手段迷惑公众,团队规模达 11 人。MCN 机 构甚至提供“摆拍引流-圈粉涨粉-直播带货”的一站式服务,进 一步降低了造假成本。 二、虚假摆拍带来显性与隐性的行政成本损耗 1. 政府机关的办公成本激增 虚假摆拍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公安机关、网信部门需投入 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核查。例如,在“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 成本最终由纳税人承担,而造假者却未承担相应责任。 三、现行法律处罚的“低成本困境”与改进方向 1. 现有处罚力度不足 目前,对虚假摆拍的处罚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 十五条(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例如,杨某江、陈某心因摆拍“嫁到外 国贫民窟”事件被行政处罚,但罚款仅覆盖直接成本,未涉及行 政资源损耗。这种“轻惩戒”模式导致造假者违法成本远低于收 油料费、误餐费、设备损耗等。总之,非法行为给公共机构造成 的不必要损耗,必须由当事人完全承担,由此警示后人,做出违 法行为之前要为事后结果买单。按非法所得数倍罚款:参照《广告法》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标 准,对造假者通过摆拍获得的全部收益(包括打赏、带货佣金、 广告收入等)实施 3-5 倍罚款,上交国库。例如,若某账号通过 摆拍月入 10 万元,则罚款范围应为 30 万-50 万元。 3.优化“流量变现”机制50 魔豆 | 4 页 | 151.17 KB | 1 月前3“95后”研究员四博士引关注,“注水”博士成焦点
10 月 10 日晚,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发布说明, 已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并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 10 月 12 日,该研究院殷福军院长表示,初步核查未发 现明显问题,若后续调查无学术造假行为,从保护年轻科研 人员成长的角度出发,会考虑继续聘用。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部分学位未获认 证 记者采访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获悉,赵子健提交的 4 个博士学位中,目前只有韩国加图立大学的艺术学 APPA 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 占比分别是 31.35%和 25.87%,其次是网页和微信信息。 舆情占比图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中性信息为主,占比 84.75%占据主 流;其次是质疑其学历造假的负面信息,占比 14.29%;正面 信息较少,占比 0.96%,主要内容为网民赞叹是赵子健“学 霸”。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赵子健”“博士”“95 后”“学 历”“研究员”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做学问的真博士,而不是四处忽悠、专注于给简历“注水” 的“水博”。 网民观点 一是有网民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获得 4 个博士学位、6 个硕士学位以及众多社会兼职是极不现实 的,其中很可能存在学历造假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太知名的 海外院校的学位,以及在线课程获得的学位,其含金量和真 实性待考量。二是有网民认为该研究员可能是通过不正规途径获取 的学历,有机构可依据个人预算和出国时间“量身推荐”免0 魔豆 | 8 页 | 295.04 KB | 1 年前32025年上半年网红行业舆情分析报告
并存的显著特征,政企协同治理格局初步显现。 一、上半年网红行业热点舆情事件 TOP20二、上半年网红行业亟需重视的舆情特征 1、违法违规行为舆情高发,税收、诚信成焦点 司马南偷税案、西绿律师身份造假、“太原老葛”团队涉刑案 等事件占据舆情高地。网红“猫一杯”及其背后公司被起诉、杨坤 起诉“四川芬达”、胖东来因网红碰瓷先后两次起诉“两个小段” “柴怼怼”等事件多次触及法律红线问题,进一步凸显出网红法律 粉丝流失、口碑下滑、商业价值贬损乃至账号封禁等“反噬效 应” 接踵而至,刻意营造的“人设”愈发难以维系公众信任。 5、摆拍造假与谣言炒作产业化,侵蚀信息生态公信力 张兰汪小菲炒作大 S 离世被封、自导自演“遭勒索自杀离世”、 4 岁千万粉丝网红“瑶一瑶”陷摆拍争议等舆情事件,揭示炒作、 造假、摆拍和制造谣言已形成策划、制作、传播、变现的灰色产业 链。 (图源:中新文娱)这类行为大量消耗社会善意、扭曲事实真相、扰乱网络秩序, 被起诉案开庭,其公司被控欠税,被媒体报道称“下落不明”。 此外,诸多网红摆拍视频制作也呈现团队化、机构化特征,MCN 机构成为网红经济背后的流量操盘手。 这些案例表明,部分 MCN 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系统性从事偷逃 税、组织造假、纵容违规等行为,是行业乱象的重要推手。 目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发布《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 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新规管理下,相关机构不规范运营模式0 魔豆 | 11 页 | 1.27 MB | 2 月前3河南云台山瀑布源头是水管舆情分析
以考 虑在枯水期增加一些人工水景,同时在游客中心或官方网站 上明确标注,让游客在购票前就能了解清楚。 研判分析 云台山景区不仅存在“瀑布造假”的问题,还有之前的 “男女妲己”事件等,这些都反映出景区在管理和服务方面 存在不足。此次云台山瀑布造假事件也暴露出当下旅游市场 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景区管理不规范、虚假宣传、忽视游 客体验与利益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景区应加0 魔豆 | 4 页 | 162.01 KB | 1 年前3“核酸大王”张核子因20万被限制高消费事件舆情分析
公众利益 受损,引发了网民对行业监管不力的担忧。 整体来看,舆论普遍显示出公众对于张核子及核子基因在疫情期 间造假行为的谴责和对于企业失责及潜在法律后果的高度关注,以及 对于企业治理及行业监管等社会话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四、研判分析 此次事件因涉及到疫情期间核酸检测造假事件,故公众对此负面 情绪较高,从当前舆情态势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事件仍将保 持较高的热度。随着事件的发展,后续媒体或继续深挖张核子及其公0 魔豆 | 5 页 | 273.98 KB | 8 月前3警惕武汉大学舆情转移引发涉政涉稳风险
公布,法院驳回女生杨某某对男生肖某某性骚扰的全部指控, 认定肖某某动作系皮肤瘙痒所致,不构成性骚扰。判决后, 杨某某“将继续举报阻止肖某某升学”等言论引发新一轮舆 情,最终演变为涉及诬告、学术造假、网暴和制度失灵的复 杂社会事件,深刻暴露了网络暴力泛滥、高校治理失灵、多 重权力庇护、性别议题极化等涉政涉稳风险,亟待引起重视 和系统性解决。 一、事件基本情况梳理 一是指控曝光掀起舆论惊涛骇浪。2023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话题阅读量超 10 亿次。随着肖某某遭网 暴“开盒”,其个人信息被泄露,照片被制成遗像传播,甚 至家人也遭到网络暴力。法院判决后,杨某同样收到死亡威 胁与持续辱骂,有网友举报杨某某毕业论文错漏造假,并对 武汉大学及其当前所在的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轰炸式”投诉。 二是由校园事件上升到高校管理质疑。据肖母披露,校 方人员曾私下承认处分是“为舆情降温的应急措施”。法院 判决后,武大不撤销处分、不道歉赔偿、不启动诬告调查的100 魔豆 | 5 页 | 193.78 KB | 1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
济论坛执行董事扎希迪表示:“这些错误和虚假信息加速传 播,将加剧以两极分化和不安全为特征的全球秩序和经济的 不确定性,各国领导人必须齐心协力应对这些挑战。”巴基 斯坦政治观察家哈立德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深度造假在 网络上的传播度迅速提升,可能引发错误信息的完美风暴。” 2024 年 1 月 21 日,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共和党初选的前两天,数千名选民接到冒充拜登的机器人语音电话:“把你们的选 票留在 11 信息,就像机器人一样,一般以推销或传播某种信息为目的。 美国语音欺诈检测公司“静默”公司称,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十一实验室(ElevenLabs)”的技术被用于制作冒充拜登的 机器人语音电话录音。“十一实验室”暂停了利用深度造假 技术发布信息的账号。1 月 23 日,特朗普宣布在新罕布什尔 州共和党初选获胜,有望连续第三次赢得共和党总统提名。 “假拜登来电”迅速成为美国媒体的热门话题也再度引发关 于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可能影响大选的讨论。美国联邦通信委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3 月前3本科生发表14篇SCI?“特权”泛滥背后社会情绪亟待关注
与“权力寻租”。 其三,对高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反思:高校过度看重论 文数量而忽视学术质量的评价机制,也被推上风口浪尖。若 高校继续将论文视作晋升、推免、保研的“入场券”,将不 可避免地助长“造假冲动”。舆情的持续高涨为高等教育体制敲响警钟 重庆大学本科生“14 篇 SCI 论文”事件,不仅是一场关 于科研成果的争议,更是一场关于教育制度、科研伦理和社 会公平的集体焦虑。在全民关注“寒门是否能出贵子”的时0 魔豆 | 3 页 | 98.76 KB | 5 月前3
共 28 条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