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三“明暗相间”:明网+(深网&暗网)
3.明暗相间:明网+(深网&暗网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三“明暗相间”: 明网+(深网&暗网) ) 美剧《纸牌屋》有一段对话,“96%的互联网数据无法通过标准搜 索引擎访问,其中大部分属于无用信息,但那上面有一切的东西, 儿童贩卖、比特币洗钱、致幻剂、赏金黑客……”剧中所描述的这 个“黑暗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常被犯罪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活动, 现已成为各国执法部门联合打击的重点领域。如,2016 北京警方公布了一起大学生用“暗网”传播儿童色情信息的案件。 2016 年 12 月,美国 CBS 电视台播出自制的八集纪录片《暗网》, 每集一般由三个小故事构成,通过普通人所不知的网络空间隐秘世 界,讲述互联网对人和人性的影响。互联网包罗了海量的信息量, 但我们日常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通过百度、谷歌、雅虎 等搜索引擎等可以检索、处于各国政府监管之下的互联网络,是 可见互联网,也称作表层网络或明网,就是我们常用的公共互联 们常用的公共互联 网。那些通过搜索引擎无法检索的互联网络,是不可见互联网路, 也称作深层网络或深网。如,图书书目、病历等网站很多。据统 计,明网与深网的数据规模之比为 4%:96%。需要注意的是,深网之中还藏着暗网,即使知道网址,普通浏览器也无法浏览,各国 政府难以追踪痕迹。 “暗网”被喻为“隐藏的服务器”。最初源于美国军事机构,1996 年美国海军研究试验所为保护船只间通讯网络安全,避免被敌军跟0 魔豆 | 4 页 | 187.99 KB | 3 月前3网信办调查瑞士卷事件
网信办调查瑞士卷事件,对立情绪不应当继续激化 近期,抖音一博主@孙菲菲(粉丝:5.8 万)发布一则视 频,视频中,一盒瑞士卷 8 个,女儿吃了 2 个,儿子吃了 2 个,丈夫吃了 2 个,博主认为剩下 2 个该自己吃,没想到蛋 糕还没进嘴里,遭到丈夫的一顿教训。该视频迅速引发舆论 广泛关注。 11 月 4 日至 11 月 6 日,各大平台均出现大量相关话题 讨论。如在微博平台上,#律师谈宝妈吃瑞士卷被疑剧本## 动价值、女性权益等话题展开讨论,还有网民质疑该视频系 博主摆拍。对此,博主在 11 月 3 日发文称,视频是真实的, 但因为“负能量太多”,目前已经把视频删除。据红星新闻 11 月 5 日报道,浙江金华市委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对博主所述瑞士卷事件进行 核实调查。 舆论观点: 媒体&律师观点: 红星新闻:无论事件性质如何,旁人都不妨把它当成一 段网络“花絮”看待就好。正应了这句话,一旦把“花絮”0 魔豆 | 6 页 | 236.05 KB | 11 月前3《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
⼈⼯智能 安全治理框架2.0 全国⽹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260 on Cybersecurity of SAC 国家计算机⽹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of China 2025年9⽉ Framework 2.0目 录 1.⼈⼯智能安全治理原则...................................................................... 2.⼈⼯智能安全治理框架构成................................................................ 3.⼈⼯智能安全⻛险分类........... ............ 3.1⼈⼯智能技术内⽣安全⻛险............................................................. 3.2⼈⼯智能技术应⽤安全⻛险............................................................. 3.3⼈⼯智能应⽤衍⽣安全⻛险............0 魔豆 | 92 页 | 30.37 MB | 1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 四、人工智能对 2024 年全球政治选举的影响 如今,人工智能开始在政治选举中崭露头角,但它与政 治的融合既带来希望也带来陷阱。有专家推测,人工智能可 能在 2024 年对全球政治选举安全构成威胁,它们可能成为 错误信息的主要来源。[1]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宣传威 胁对各国政治选举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美国大选是全球 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的重大选举。 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的重大选举。 1.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政治选举参与方式。2024 年 2 月 8 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选举投票在下午结束。由于发生多起 袭击事件,最终投票结果迟迟未能出炉,伊姆兰·汗和纳瓦 兹·谢里夫两名前总理分别宣布胜选。不过,他们宣布获胜 的方式截然不同。10 日凌晨,伊姆兰·汗所在的正义运动党 (PTI)通过伊姆兰·汗(Imran Khan)的 X 账号发布一段 人工智能制作的“真人讲话”视频宣布获胜。“你们兑现了 年,2024 年 1 月又因为泄 露国家秘密罪和非法出售国礼罪分别被判刑 10 年和 14 年, 一直在监狱中服刑。不过,伊姆兰·汗在入狱后仍多次通过人工智能视频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早在 2023 年 12 月,正义 运动党就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带有伊姆兰·汗照片的视频向支 持者发表讲话。这段讲话视频是在正义运动党的一个网上集 会上播放的,在 YouTube 上吸引 150 多万次观看,在其他社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3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三、人工智能对政治选举结果的实际影响 深度伪造技术可能会对政治选举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对国家选举、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可信度提出严峻挑战。[1] 我们不得不思考,有多少选票是通过深度伪造对政治选举实 施操纵性影响而产生的?这些选票又对政治选举结果产生 了多大影响? 1. 人工智能在一定情况下对政治选举结果可能具有决 定性作用。2023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就像是人工智能干预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就像是人工智能干预 政治选举的一场预演。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和虚假信息成为 土耳其 45 天选举周期的关键部分。在 5 月 14 日第一轮投票 的前几天,土耳其独立媒体 140journos 选举系列节目使用人 工智能图像生成器 Midjourney 和 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器 Chat GPT,为土耳其的未来提供了两种叙述。第一个故事描绘了 一个失败且刚刚退休的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 弃权力,土耳其成为一个旨在“建立世界和平”的星球大战 式帝国。当被问及“取得这一成功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冒充埃尔多安的人工智能回答说:“我们最大的挑战之一是 跟上世界和宇宙的新秩序,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并不断适应它 们”。[2]这种场景是对所有政治家可能面临的人工智能挑战。 2023 年的土耳其总统选举周期被社交媒体的大量错误信息 和虚假信息所破坏,关于政治家背景和言论的误导性信息很 普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3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 二、深度伪造对政治选举的双刃剑效应伴随人类社会 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技术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工具, 也可以成为有力的武器。兰德公司《人工智能、深度造假与 虚假信息》报告还指出,深度伪造不仅会影响社会,还会影 响国家安全,可以操纵选举,可能会加剧社会分裂,降低对 机构和政府的信任,破坏新闻业和信息源的可信度。[1]如 今,全球民众都在注视着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在干预政治选 战及其对国家政治的深远影响。 1. 人工智能成为提升竞选优势的强大工具。在激烈政 治选举当中,人工智能已成为政党和政客寻求在沟通、战略 和决策以及吸引选民支持方面获得优势的强大工具。例如, 人工智能在印尼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政客为吸引粉 丝开始利用人工智能。许多候选人利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来与选民互动。曾是苏哈托女婿的普拉博沃竞选团队使用人 工智能制作其卡通形象并取名“可爱”,受到众多青年人的 不过,这段视频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发布该视频的印尼专业 集团党副主席阿克萨称,此举是“为了让选民记住苏哈托为印尼做出的贡献”。该党在此次选举中支持普拉博沃。据选 后调查,普拉博沃在青年选民中以 60%的得票率大幅领先。 最终,普拉博沃赢得这次总统选举。纽约大学认知科学名誉 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指出, 相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的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很难否认人 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会成为下一次选举的主要力量。0 魔豆 | 3 页 | 142.54 KB | 3 月前3起火之后,智能汽车的安全焦虑应有答案
起火之后,智能汽车的安全焦虑应有答案 据《潇湘晨报》报道,10 月 13 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 一路段上突发一起车祸。现场视频显示,一辆小车在路中起 火,车主疑似被困车内。有多名路人上前尝试营救,先后尝 试拉开车门,撞击车窗。有人找来锤子成功打开主驾驶位车 窗后,发现车内火势太大,有其他的车主拿来灭火器,在灭 火途中车辆突然发出异响,蹿出明显火势。路人连忙后退。 还有目击者表示,“人没有救出来,最后是用电锯切开的门”。 还有目击者表示,“人没有救出来,最后是用电锯切开的门”。 澎湃新闻报道称涉事车辆为一辆小米 SU7。 网传现场视频,来源:海报新闻事故营救困境引发舆论广泛质疑 目前,事故细节尚待权威部门调查确认,但从舆论反应 来看,有部分观点认为如此严重的车祸,车主本身不当的驾 驶行为应当负主要责任,如微博大 V“笪屹超人”指出,网 传视频中的涉事车辆“歪歪扭扭摇摇晃晃,明显不是正常行 驶状态”“其他先不讨论,对交通规则的敬畏心是该好好重 式门把手的车。”还有网民表示,“车厂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不要营销为先,消费者也要瞪大眼睛,选择可以信赖的品 牌。” 截至 10 月 13 日 14 时,#成都一车辆起火多人救援打不 开门##客服回应网传小米 SU7 成都起火#两话题先后登上微 博热搜榜。微博话题图,来源:新浪微博 舆论激烈反应并非无的放矢 早在今年 3 月,安徽铜陵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碰撞后爆 燃,车上三人遇难。当时的0 魔豆 | 5 页 | 268.17 KB | 4 天前3网宿科技近期投资舆情分析报告
500 魔豆 | 10 页 | 231.63 KB | 9 月前3胖东来“被碰瓷”引发“退网”危机
胖东来“被碰瓷”引发“退网”危机, 三大舆论视角聚焦“乱喷”“滥黑”横行乱象 (文稿内容转自人民网) 4 月以来,博主“柴怼怼”发布多条视频,直指胖东来 高价售卖低成本玉石以牟取暴利,欺骗消费者。 面对指控,胖东来于 4 月 5 日起接连发布关于侵权行为 的处理公示、针对“柴怼怼”等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关于 “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立案说明等。 5 月 3 日,抖音平台对柴怼怼涉嫌侵权的视频予以下架, 始人于东来连发多条回应,呼吁营造积极向善的社会环境。 作为“不挂牌的 6A 级景区”,反复被舆论席卷的胖东 来再次保住了口碑,其背后的“网络黑嘴”“碰瓷式营销” 及“民营企业网络焦虑”受到多方关注。 网红流量对企业家形象塑造呈现显著的双刃剑效应 在该事件中,最受关注的当数于东来的“硬刚”态度。 “五一”假期,于东来在社交媒体连续发布多条推文,回应 柴怼怼。他表示,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 东来这个企业”。为何“柴怼怼”的视频“一石激起千层浪”?因 为这关乎涉事企业的行业声誉和消费者信心,稍有模糊处理 和消极应对,消费者便极易被舆论带偏,对企业造成难以挽 回的声誉重创。 当前,网红流量对企业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双刃剑 效应,既能为企业带来短期红利,也潜藏长期风险。一方面,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企业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直接触达用 户,以个人 IP 作为信任纽带,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0 魔豆 | 5 页 | 179.61 KB | 4 月前3近期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舆情分析
关于近期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事故频发的舆情分 析 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重塑了汽车产业生态,为人们带 来全新的出行体验。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成为行业发 展的重要挑战。近期,小米 SU7、小鹏等智能网联汽车出现 的事故,在将涉事企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引发 了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与企业责任的思考。 图源:界面新闻 舆情导火索:小米 SU7 碰撞爆燃事故引发轩然大波 3 月 发布回应声明,披露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及事故前后车辆的运行数据。但死者家属对小米的 回应提出质疑,称小米智驾对事故负有责任,且小米未及时 与家属沟通。这起事故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智能网联汽车的 安全问题及企业责任的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多品牌事故案例引发信任危机 梳理发现,除小米 SU7 事故外,小鹏、理想等多个品牌 的智能驾驶车辆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事故,涵盖感知失效、 系统误判、人机交互矛盾等方面。这些事故加剧了消费者对 智能驾驶功能安全性的担忧,推动舆情热度居高不下。同时, 随着话题的深入讨论,舆论开始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在 技术研发、安全保障、事故应对等方面的责任。 舆论聚焦责任落实、强化监管等多个方面 (一)舆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安全,质疑技术成熟 度 多数网友和媒体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安全性提出疑 问,认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熟,存在漏洞和隐患。在0 魔豆 | 5 页 | 224.37 KB | 6 月前3
共 278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