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舆情分析
224.37 KB
5 页
1 下载
6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关于近期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事故频发的舆情分
析
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重塑了汽车产业生态,为人们带
来全新的出行体验。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成为行业发
展的重要挑战。近期,小米 SU7、小鹏等智能网联汽车出现
的事故,在将涉事企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引发
了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与企业责任的思考。
图源:界面新闻
舆情导火索:小米 SU7 碰撞爆燃事故引发轩然大波
3 月 29 日晚,一辆小米 SU7 在高速行驶时撞上护栏后起
火,车内 3 名驾乘人员不幸罹难。4 月 1 日,小米汽车官方
发布回应声明,披露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及事故前后车辆的运行数据。但死者家属对小米的
回应提出质疑,称小米智驾对事故负有责任,且小米未及时
与家属沟通。这起事故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智能网联汽车的
安全问题及企业责任的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多品牌事故案例引发信任危机
梳理发现,除小米 SU7 事故外,小鹏、理想等多个品牌
的智能驾驶车辆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事故,涵盖感知失效、
系统误判、人机交互矛盾等方面。这些事故加剧了消费者对
智能驾驶功能安全性的担忧,推动舆情热度居高不下。同时,
随着话题的深入讨论,舆论开始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在
技术研发、安全保障、事故应对等方面的责任。
舆论聚焦责任落实、强化监管等多个方面
(一)舆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安全,质疑技术成熟
度
多数网友和媒体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安全性提出疑
问,认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熟,存在漏洞和隐患。在
小米 SU7 事故中,部分舆论聚焦于车辆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
电池自燃等问题,推测可能与车辆设计或技术缺陷有关。有
研发人员分析,小米 SU7 采用的电机带动锁机的车门开启方
式,在车辆发生剧烈碰撞时,可能因蓄电池故障导致车门无
法解锁。此外,对于智能驾驶系统在事故发生时的表现,舆
论也质疑,认为系统未能及时准确识别道路状况,为驾驶员提供有效的预警和辅助。
(二)舆论关注事故责任如何落实与企业应对举措
大量舆论强调,车企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者和服务
提供者,应当承担起保障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在事故发生
后,车企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事故信息,积极配
合调查,还应主动与受害者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小米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与家属沟通不畅的问题,引发
了舆论的不满。此外,舆论还呼吁车企加强对智能驾驶技术
的研发和测试,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类似事故
再次发生。
(三)舆论呼吁强化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部分网友和专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需
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当前,虽然深圳、武汉等地已出
台相关法规,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但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舆论呼吁政
府部门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
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企业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的监督检
查,确保企业切实履行安全责任。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安全困境亟待企业、监管双方合力
企业层面,需从以下几方面持续进步:一是强化技术研
发与测试,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建立严格的技术测试和验证体系,在产品上市前进行充分的模拟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
时,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对产品进行升级和优
化。二是完善信息披露与沟通机制,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
间成立专项小组,负责与公众、媒体和受害者家属的沟通工
作。及时、准确地披露事故信息,解答公众疑问,积极回应
家属诉求,展现企业的诚意和担当。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常
态化的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向公众披露产品的安全性能、技
术进展等信息,增强公众对产品的信任,三是优化售后服务
与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质
量,及时解决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员工
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确保企业在面对
事故时,能够积极承担责任,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同时,企
业还应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管层面,一是完善法规标准,政府部门应根据智能网
联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时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企
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同时,加强对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的合规意
识。二是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监管执
法力度,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
售后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对于违反法规和标准的企业,依
法予以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此外,加强与其他部门
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三是推动行业自律:引导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建立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
业内部的自我管理和监督。通过行业自律,促进企业之间的
良性竞争,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鼓励行业自律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