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Manus崭露头角,国产AI于争议中探寻前路

183.00 KB 3 页 1 下载 6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Manus 崭露头角,国产 AI 于争议中探寻前路 在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新的产品与技术不断涌现。近 期,一款名为 Manus 的 AI Agent 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 议。Manus 发布初期,借助一段展示强大功能的 4 分钟视频,引发了 科技媒体、AI 行业从业者以及广大科技爱好者的关注,从视频中可以 了解到,Manus 具备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能力。例如在筛选简历这一 场景中,它能够解压文件,逐页仔细浏览每份简历,精准地在文件中 记录重要信息,并且可以在云中异步工作。哪怕用户关闭设备,它也 能不受影响,持续在云端运行,待一切任务完成后再及时通知用户。 不仅如此,在挑选房产和分析股票等领域,Manus 也宣称能够一展身 手,交付令人满意的成果。在评估通用人工智能助手解决现实问题的 GAIA 基准中,Manus 更是在三个难度级别中全部超越了 OpenAI 在今 年 2 月上线的 DeepResearch,这一成绩着实令人瞩目。然而,伴随着 高关注度而来的,并非一边倒的赞誉,而是如潮水般涌来的争议,评 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舆论呈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对 Manus 的创新之处予以肯定。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 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认为,Manus 是个“有趣的创新 产品思路”。随着底层大模型模块化串联变得愈发方便、便宜,API 和开源不断发展,产品层创新速度得以提升,像 Manus 这样面向 C 端的工具箱式产品也会不断涌现。Manus 让大众首次体验到了调用多种工具的智能体小助手,其可视化效果也颇为惊艳。Hugging Face 研 究工程师赵浩君就表示,仅从筛选简历案例来看,它确实能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效率,并且认为只要 Manus 深耕某一个领域,作为智能体 将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与此同时,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不少获得邀请码并参与评 测的人员指出,Manus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信息搜 集和整理方面,它虽然表现尚可,但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交互性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在评测时,参与者遭遇了访问需 要登录的网站受阻、系统负载过高导致任务失败或速度缓慢,甚至生 成的游戏无法交互等状况。而且,使用 Manus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较 长,从十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这无疑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一位从 事 AI 产品测评的人士直言,Manus 产品体验虽有创新,但技术创新 方面并没有太大跨度,远称不上是智能体的“DeepSeek 时刻”。更 有网友犀利地指出,当前一些头部营销号过度带节奏、蹭流量,使得 Manus 的功能被严重夸大,这一批 AI 的出现,最忙碌的竟是自媒体 博主们。 国内大模型企业人士对此深感忧虑,认为头部营销号的行为严重 透支了国内民众对 AI 行业的信任。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 傅盛更是 直言,Manus 与 DeepSeek 完全不同,其本质是用工程代码实现通用 智能体,这种方式如果可行,那早就不需要大语言模型了,专家系统 早就被证明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思考启示对比此前走热全球的 DeepSeek,Manus 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DeepSeek 在模型训练、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等多方面都有着 开创性的突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高度认可,已然成为了 行业内的一个标杆。而 Manus 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诸多功能尚不 完善,技术成熟度也有待提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 Manus 的出现 毫无价值。它的出现,为国产 AI 在智能体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 路与探索方向,让我们看到了产品层创新的可能性与潜力。 对于国产 AI 而言,Manus 的出现是一个契机,更是一种警示。 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国内团队在 AI 产品创新方面的积极尝试与努 力,在模型训练和产品创新方面,中国 AI 团队其实并不缺乏实力, 也取得过不少令人骄傲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当前 AI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产品概 念创新,更要注重技术的深耕与突破。需要脚踏实地,加大在技术研 发方面的投入,提高 AI 应用的智能化程度,加深对业务流程的理解, 打造出更多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用户需求的 AI 产品,让真 正有技术实力、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企业获得应有的支持,促进国产 AI 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