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事件分析
334.09 KB
7 页
4 下载
4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事件分析
(文章来源:公众号 是说芯语
作者:傅里叶的猫 猫叔)
今天市场的讨论几乎都是关于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
这不仅仅是关于两家公司的事,而是意味着全球芯片供应
链的断裂,以前只是由于美国政策导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
被迫不能跟大陆企业合作,而现在则是出现了另一种情况,
就像 substack 上的 GlobalSemiResearch 的一个分析中提到
的
:
thesemiconductorindustry,inherentlyglobalinnature,facesanun
precedentedtestasdecadesofrule-based,trust-drivencooperation
modelsarenowbeingoverriddenbynationalsecurityconcerns.
(原文链接:https://substack.com/inbox/post/176014988)一、事件背景
事情的起因要从闻泰科技的收购说起。2018 年,闻泰
科技以 332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从 NXP 剥离出来的安世,这
被视为“小蛇吞大象”的经典案例。当时闻泰科技是中国
最大的智能手机 ODM 厂商,不过后来它剥离了这部分业
务。收购的推动者是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他毕业于广
东工业大学,早期在意法半导体和中兴工作,积累了半导
体和电信经验。2006 年,他用 10 万元创办了闻泰科技。
收购当时得到了积极反馈,包括荷兰媒体认为中国资
本能帮助安世快速成长。张学政接任 CEO 后,并没有过多
干预日常运营,由三位高管负责:COOAchimKempe、
CFOStefanTilger 和 CLORubenLichtenberg。但后来闻泰科
技的几次海外收购尝试引发了不满,比如 2021 年试图收购
英国的 NewportWaferFab,结果被挡住,还有涉及荷兰初
创公司 Nowi 的交易。
外部环境的变化加速了矛盾。2024 年 4 月,安世遭遇
网络攻击,客户信息和芯片设计被窃取,这加剧了荷兰当
局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同年年底,美国把闻泰科技列入实
体清单。自 2024 年 12 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始,闻泰科技便步入了多事之秋。为应对困局,不惜壮士
断腕,出售了 ODM 资产,将未来发展的希望全然寄托于
安世这一优质资产之上。安世不仅是闻泰科技的“压舱石”,
其所在的功率半导体领域,更是关乎中国新能源汽车、工
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关键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的核心环节。上个月,美国进一步扩大限制,规定任何被实体清单公司
控制超过 50%的企业,都要面临同等限制。这直接影响了
安世,与美国供应商的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闻泰科技的危机始于荷兰时间 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
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下达部长令。该部长令冻结了安世
全球 30 个主体在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方面的任何
调整权限,有效期一年。紧接着在 10 月 1 日,安世首席法
务官 RubenLichtenberg(荷兰籍)在获得首席财务官
StefanTilger(德国籍)和首席运营官 AchimKempe(德国
籍)的支持下,向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调查与采取临时措
施的紧急请求。企业法庭在未庭审的情况下直接即时生效
了几项紧急措施,包括暂停张学政担任的董事职务,以及
将裕成控股持有的安世控股的股份以管理权形式托管给独
立第三方管理。10 月 6 日,企业法庭开庭审理此案,并于
10 月 7 日下午作出裁决,在案件调查完成或最终判决前,
维持并扩展了紧急措施。裁决内容包括暂停张学政在安世
控股的非执行董事和安世的执行董事职务,任命一位拥有
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人士担任非执行董事,并将安世的所
有股份(减去一股)出于管理目的托管给指定人员。
二、对闻泰的影响
这些制裁的影响很严重,以前,中国控股只是政治和
声誉风险,欧洲团队可以通过强调本地化运营来应对。但
现在,它变成了运营和生存危机。供应链中断是首要问题,
安世依赖全球供应链,其中有大量美国技术和设备,制裁随时可能切断关键部件供应。另外,市场准入也受阻,大
客户尤其是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可能转而找其他供应
商,以避免合规风险。对于安世的管理层来说,脱离中国
母公司成了唯一选择,以免公司彻底崩盘。
自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以来,始终恪守各国法律法规,
运营透明、治理规范。长期以来,公司持续为欧洲半导体
产业链带来价值:在荷兰、德国、英国等地设有研发与制
造中心,雇佣数千名员工;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长超 150%,
全球专利数量提升近千项;近五年来安世为荷兰贡献了 1.3
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对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贡献;为
汽车、工业、能源等关键行业提供不可替代的成熟制程芯
片。公司完成对安世的 100%收购后,带领安世的经营质量
实现全面跃升,在财务表现、技术资产积累、运营韧性与
市场地位等方面均显著超越历史水平。安世的营收于 2022
年达到 23.6 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也从 2020 年的 25%大
幅提升至 2022 年的 42.4%。至 2024 年 10 月,安世已还清
所有前期债务,公司实现“零负债”运行。同时,安世研
发投入持续稳步增长,从 2019 年的 1.12 亿欧元增至 2024
年的 2.84 亿欧元,且其中资本化的比例不断提高。公司全
球新专利申请量从 2022 年开始显著增加,是过去 3、4 年
的专利新申请量的总和。从 2019 年及之前的每年 10-15 件,
2020-21 的每年 20 件,直至增加到 23 年的 95 件、24 年的
110 件。安世在汽车电子领域很重要,它的二极管、晶体管和
逻辑芯片用于电源管理、信息娱乐和车身控制系统,几乎
所有主流车型都有它的产品。对闻泰科技而言,安世是核
心业务。2024 年,安世营收 147 亿元,占闻泰科技总营收
的 20%。闻泰科技今年宣布全力聚焦半导体,卖掉了 ODM
业务给立讯精密,金额 43.89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逻辑 IC 与模拟 IC 收入占比
17.63%,其中逻辑 IC 出货量居全球第二,且上半年借国产
替代提升份额,目标未来冲击全球第一市占率;模拟 IC 是
公司重点投资领域,聚焦隔离 IC、I2C 等品类,重点布局
车载与 AI 应用,也是未来几年收入增速较快的领域之一。
在车载模拟芯片领域,公司多款新产品应用于域控制器、
智能座舱等场景,如业内首个通过车规认证的 NCA9535、
实现量产的 240 瓦双口快充车规控制器 IC 等,全系列符合
AEC-Q100 标准并在头部厂商批量使用;在 AI 电源模拟芯
片领域,公司布局 Hot-swap 等核心产品,已向云厂商等送
样,还在 PCIMAsia 上海展会展示 AI 服务器电源完整解决
方案,并推出支持多场景电源设计的 NEX82016 等系列产
品。
安世的生产大部分在中国,东莞工厂占最终产品出货
的 80%,其中 70%来自东莞组装测试厂,10%来自第三方。
产品是成熟节点制造,受美国设备限制影响不大。中国市
场占安世营收的 48%。管理层在投资者电话会上说,正在评估中国闭环供应链,保持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确保
员工、生产和渠道稳定。
面对困局,闻泰科技已启动多线应对措施。公司表示
正在积极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团队沟通法律救济方案及手段,
将采取一切行动,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
益。闻泰科技已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同时
积极与供应商、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全力维系员工队伍、
生产秩序和销售渠道的基本稳定。
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商务部的 50%规则怎么演
变还不清楚,中国上周也以这个为由限制稀土出口。中国
政府的回应也未知。现在,闻泰科技面临分裂状态:荷兰
的托管团队和中国生产团队不再是统一整体。战略决策、
技术整合、全球订单分配和财务结算都乱了。如果东莞工
厂出口停滞,闻泰科技一半产能就没了。对于安世,如果
脱离中国,重建设施也很困难。
三、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启示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冻结措施是全球半导体
产业分裂的标志性事件。这件事说明半导体行业不再是真
正的全球化,多年来靠规则和信任的供应链模式,正面临
根本挑战。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收购获取核心技术的路子,
在当前环境下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发
展模式。有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不是孤例,而是全
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美国推动“友岸外包”,欧盟强化
《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条例》,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的安全系数正在系统性下降。此次事件暴露出中企在海外司法体系
中的弱势地位。荷兰法院在未充分听证的情况下作出裁决,
凸显了中企面临的法律风险。这是一个警示,值得所有相
关企业深思。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