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夫妻互查财产何时能够全国推行
广东夫妻互查财产何时能够全国推行? 2025 年 10 月 11 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 公告,宣布《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 法》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 夫妻一方可持身份证、结婚证等有效证件,依法向不动产登记、 车辆管理单位申请查询另一方财产状况。这一规定在社会上引起 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被视为婚姻财产权益保障的重要突破,也标 于信息不对称,夫妻一方往往难以全面掌握家庭财产的真实状况, 导致在离婚等情况下,财产分割争议频发。广东新规的出台,赋予了夫妻双方查询对方名下房产、车辆等财产状况的权利,从根 本上保障了夫妻对共同财产的知情权。这种知情权的落实,不仅 有助于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还能促进夫妻之间的坦诚 沟通,增强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2、完善婚姻财产保障体系 婚姻财产共有制是我国婚姻关系的基础制度,夫妻在婚姻关 关 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法律特别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外,均 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财产登记制度不 完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原因,夫妻一方往往难以有效行使对 共同财产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广东新规的实施,通过法律手段明 确了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查询权利,为婚姻财产保障体系提供 了有力的法律支撑。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弱势一方的财产权益,还 能促进婚姻财产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0 魔豆 | 5 页 | 233.40 KB | 2 天前3夫妻与人合租生娃后被要求限期搬离引舆论热议
夫妻与人合租生娃后被要求限期搬离引 舆论热议 近日,广州白云一对夫妻称,二人在自如平台上合租了 一个房间,却因生了小孩被房东说违约,要求在 3 个工作日 内搬离。当时合同明确约定:每间房不得超过 2 人,居住人 年龄须在 18-40 周岁之间,不得影响其他租户正常使用。之 后王女士在合租房中生下一个孩子,这个新生命却被平台认 定为“违约”。平台要求他们在 3 个工作日内搬离,否则将强 王女士家中每天还有老人前来帮忙照料,导致公共区域使用 人数增加,最终引发其他租客投诉。 对于“强制要求 3 个工作日内搬离”的说法,平台方回应 称,发正式通知前有 1 周左右时间协商,搬离日期也可以协 商,但夫妻俩坚决不愿搬离,沟通无果才做出强制决定。 二、法律框架:合同条款与人道例外的冲突 租赁合同中“居住人数不得超过 2 人”条款源于广州市地 方规定。2022 年《广州市住房租赁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 一批网友坚持“契约精神”,认为签合同就要守约,明写 着不能有小孩,“合租环境本身就不适合婴幼儿生活,别让邻 居为你家的喜事买单”。甚至有人直言:“合租还要生孩子, 是不是太不负责任?”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心疼这对夫妻租房之后怀孕生子, 难道也要被合同绑住手脚,“刚生完孩子就被赶出门,社会能 不能多一点温度?” 四、深层困境:特殊人群在租房市场的系统性排斥 这场纠纷折射出大城市青年面临的居住困境。在高房价0 魔豆 | 3 页 | 141.22 KB | 1 月前3没结婚证就不能领取育儿补贴
引发舆论热议。争议核心在于:非婚生育家庭是否应被排除在普 惠性生育支持政策之外? 根据政策文件,申领补贴需提供“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证 明”,但未明确要求结婚证。然而,地方执行中,部分卫健部门 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需以夫妻关系为前提为由拒绝非婚 生育家庭,导致政策落地存在矛盾。 二、网民意见分布与典型观点 支持政策现状者 法律与秩序视角:部分网民认为,婚姻是生育的合法前提, 补贴应优先保障合法婚姻家庭,避免资源滥用。0 魔豆 | 3 页 | 95.80 KB | 2 月前3亡夫存款难取,银行竟要“亡者归来”?
日,有网民发视频称,其 76 岁的母亲在吉林长 春农业银行从已故父亲银行卡中取钱时受阻。银行要求母亲 证明“丈夫是她丈夫”,后来又要求逝者到场。该网民表示, 银行之前要求其母亲去街道办和民政局开夫妻证明,但相关 部门回复没有这个流程,无法办理,而银行又坚持“本人才 能解锁”,导致卡上的几千块钱无法取出。9 月 10 日,中国 农业银行长春分行北安路支行营业厅工作人员回应称,为已 故人员0 魔豆 | 6 页 | 252.97 KB | 1 年前3冒充军人逃票被判刑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冒充军人逃票被判刑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 核心案例: 2025年"五一"期间,河南省济源市姜某、李某某(夫妻)及员工张某,使用李某某购买的3本假军 官证(成本300元),在济渎庙景区冒充军人免票进入,因举止异常被群众举报后查获。河南省济 源市人民法院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判处姜某、张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李某某另案处理。 关联案例: 2022年上海嘉定区戴某伪造武装部队证件案,获刑八个月。100 魔豆 | 7 页 | 14.73 KB | 2 月前3追踪:山西订婚强奸案折射社会观念仍有待革新
推动了相关理念在社交舆论场中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法治观念的进步。 (四)专家解读有效化解舆论误解 二审结果宣判后,仍然有大量网民对于本案中强奸罪的 认定程序和证据存有疑虑,对此,同济大学法学教授金泽刚 指出,“准夫妻不是否定强奸的必然理由”,若寻求发生性 关系务必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必须考虑到即便当时的氛围非 常暧昧,也不能推断女方同意发生性关系,更不可以“她不 同意怎么跟我开房”这种逻辑来反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此0 魔豆 | 5 页 | 220.49 KB | 6 月前3
共 6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