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划定公职人员副业“红绿灯”是社会治理的进一步精细化
中纪委划定公职人员副业“红绿灯” 是社会治理的进一步精细化 四川遂宁的夏夜闷热,新晋纪检干部孙先生骑上电动车,在 路灯下开始他下班后的“第二职业”——外卖配送。头盔下的汗 水,映照出中国公职人员副业困境的破冰之路。 2025 年 7 月,四川遂宁一名前消防员转业的纪检干部孙先 生,在单位正式批准后开启了送外卖的副业之旅。每天 20 点下 班后接单 3 小时,日均收入百元左右,他用“像打游戏做任务” 就在孙先生的电动车穿梭于城市楼宇之间时,中央纪委国家 监委于 8 月中旬正式发布公职人员副业规范,明确划定六类禁止 行为与六类合规领域,为这场持续多年的争议按下了政策定音键。 01 六条“红线”与六扇“门” 中纪委新规为公职人员副业划出清晰边界,其核心在于严防 “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权力异化。政策文本采取“禁止清单 +许可清单”的双轨模式,在堵塞漏洞的同时为合理需求留出通 道。明令禁止的六类副业直指权力寻租风险点: 副业渠道某种程度上成为体制留人的安全阀。公信力风险如影随形。历史教训表明:某官员“挂证”的消 防工程师证涉事故后,连带责任引爆信任危机;更有干部利用审 批权为私募基金导流,最终引发反腐风暴。中纪委禁令特别强调, 违规副业将记入诚信档案, “甚至影响子女政审”,警示力度空前。 身份认同的撕裂感尤为尖锐。一面是“人民公仆”的职业伦 理要求全身心奉献,一面是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合理逐利冲动。当0 魔豆 | 4 页 | 159.32 KB | 2 月前3
共 1 条
- 1